0

    大家怎么看青梅竹马,两小无猜,一辈子的爱情?

    2024.02.01 | admin | 163次围观

     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,高中开始一起读书,考进同一所大学,然后毕业后一起奋斗,结婚生子,携手一生。一辈子只爱一个人,这绝对不是幻想,2012年美国竞选总统者罗姆尼和她老婆就是这样的大佬们都在玩{精选官网网址: www.vip333.Co }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!。请问这是什么心理?

    大家怎么看青梅竹马,两小无猜,一辈子的爱情?

      以下内容虽然是学术讨论,但不适合18岁以下(实际年龄和心理年龄均不满足者)阅读,请自行离开。

      韩国导演朴赞郁的电影《老男孩》暴力血腥,口碑极好。

      电影中由崔岷植饰演的大叔被关15年后放出,遇见了一位寿司店女店员,并与之产生爱恋。不成想这是坏人安排的诡计,这位女店员竟然是自己的亲生女儿。崔岷植一度失控……《老男孩》海报

      与此类似的电影,还有《回到未来》里,男主角回到过去试图促进其父母相恋,却不料让母亲爱上了自己……

     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古埃及、古希腊神话一样,也充满着兄妹(姐弟)、父女(母子)等相恋的故事。似乎这种越违反伦常的故事,却越能够吸引人。

      这么“有趣”的现象,自然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和研究。早在1898年,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就发表了《乱伦禁忌及其起源》一文,研究了部落里从对流血的恐惧,转变为将血予以神圣化,进而将女性之经血视为需要男人回避的东西,从而在婚姻制度上,制定了外婚制。涂尔干:《乱伦禁忌及其起源》

      而随后弗洛伊德建立的理论,试图为涂尔干的理论提供心理基础[1]。弗洛伊德认为,同一家族成员对彼此有着与生俱来的欲望。父亲拥有对其姐妹和女儿独占的权利。于是儿子进行反抗,杀掉父亲并吃掉。由于感到罪孽深重,儿子压抑了对母亲、姐妹和他的女儿的欲望[2]。

      弗洛伊德指出,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恋母、恋父等情结,乱伦禁忌和族外婚才出现,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家族成员之间的欲望。弗洛伊德:《禁忌与图腾》

      这种近亲性吸引现象,被称之为遗传性性吸引。遗传性性吸引(英语:genetic sexual attraction,缩写为GSA)是指在近亲之间的性吸引,一般多发生在成年后第一次相见的姐弟间,特别是不在一起长大的兄妹或姐弟会有一种天生的性吸引力,这是双方有着相似的遗传基因所致。甚至父母与子女间也会发生“遗传性性吸引”现象。[3]

      单身狗喜欢将其称之为“天下有情人都是兄妹现象”。金庸就特别喜欢使用这个梗,在《天龙八部》里,段誉就有着各种同父异母的妹妹。而他和木婉清小木屋里的遭遇,令多少读者(观众)为之“捏一把汗”。

      如果说人类这种遗传性性吸引真的存在[4],而另一个现象却难以解释,那就是“青梅竹马效应”。

      芬兰人类学家爱德华·韦斯特马克,研究了中国的童养媳制度和以色列吉布茨地区孩子的集体生活情况,然后在1891年写了一本书:《人类婚姻史》(The History of Human Marriage)[5]。韦斯特马克:《人类婚姻史》

      韦斯特马克发现,两个早年共同长大的儿童在成年后不会对彼此产生性吸引力。也就是说,爸妈从别家抱来养着的媳妇,长大都会反抗这样的婚姻,即便是勉强结婚也不会幸福,女方生育率不高。这个现象实际上是被称之为韦斯特马克效应。

      金庸小说,如《笑傲江湖》里,从小一块长大的师兄和师妹,以后总不会在一起的,一般的说法是,“我把你当亲妹妹(哥哥)看,你别乱想啊!”

      韦斯特马克认为,这个现象是人类进化中为避免近亲发生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习性。

      那么问题来了,到底是人类遗传性性吸引,导致人类发明了一种文化和宗教的禁忌?还是人类遗传性不是性吸引而是性排斥,所以才有韦斯特马克效应?

      如果人类遗传性不是性吸引而是性排斥(为了避免出现近亲关系),那么长大后相见的兄妹(姐弟)之间不应该存在性吸引。“天下有情人都是兄妹现象”会因为遗传性的排斥而不会走到一起,而不是因为文化与禁忌的存在。

      如果人类遗传性性吸引存在,那么为何“特别是不在一起长大的”兄妹(姐弟)之间才有?而不是从小就有?那么可以说,文化和宗教禁忌限制了兄妹(姐弟)情,亲梅竹马这种类兄妹(姐弟)情也一同遭到了限制,才有了韦斯特马克效应。

      通俗一点说就是,从小生长在一起的青梅竹马,彼此看待对方是一种兄妹(姐弟)之情,而文化禁忌是不允许兄妹(姐弟)之间有这样的情愫产生的,虽然在未来被确定为夫妻关系,但在孩子的心中,分不清楚禁忌与非禁忌之间的关系。

      但是,人类遗传性性吸引又告诉我们,兄妹(姐弟)之间有一种天生的性吸引力。虽然这种吸引力是被限制在双方并不知晓的条件下。然而如果排除了宗教与禁忌的干扰,从小生活的一起的兄妹(姐弟)之间、青梅竹马之间是不存在韦斯特马克效应的。

      绕了半天,结论就是“亲梅竹马效应”是存在的,所以别定娃娃亲了,长大后孩子不会在一起,除非你们家长是为了拉近两家的关系。“天下有情人都是兄妹现象”也是存在的,所以单身狗们的诅咒等于是祝福他们。

      人类制定禁忌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近亲,禁忌却产生了一种让“青梅竹马”难以幸福的效应,然而人类遗传性性吸引的存在,让人们在“不知情”的情况下,打破了禁忌。

      后天与恋人(伴侣)相处久了,所产生的亲情感与人类遗传性性吸引有根本的不同,如果有人恋人对你说你们现在是亲情了,他(她)可能表达的意思是,你已经不再对他(她)有了性吸引力。社会学和心理学:理解宗教的两个进路 ↩维基词条:《图腾与禁忌》 ↩维基词条:《遗传性性吸引》 ↩起码《英国医学心理学期刊》(British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)在1995年的一份报告中就肯定过,详情可以阅读Post-adoption incest and phenotypic matching: experience, personal meanings and biosocial implications. ↩有兴趣阅读的同学,可以在这里下载该书的英文版:The history of human marriage ↩

    版权声明

  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   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    发表评论